学生与“两会”无关?才不!
 

[网上团校]学生与“两会”无关?才不!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只有让青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茁壮成长,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未来的中国才能有力量。


   如果只看表面,两会与校园似乎有一些距离。因为在会场上“唱主角”的代表委员们,绝不会是尚在念书的年轻学生;大学生们也未必有充足的时间随时随刻关注两会;而对于未满18岁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选举权,更不要说参政议政了。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会与校园的距离,却很近。两会期间,每一天,我们都能看到与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提案、议案和建议,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讨论,让校园问题成为两会的一大热点。

关注教育“减负”

  今年两会召开之初,“减负”成了一个备受热议的关键词。多名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都针对“减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社会各界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又一轮探讨。

  中小学生“减负”,长期以来一直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沉重话题。几十年一直在喊“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却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

  在3月2日举行的首场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就表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小学生减负是个大难题,为了孩子们,应以真抓实干的精神,一座一座地搬走年幼孩子们本不该承受的重负之山。让课外培训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补充,而不是变成强化应试的“助推器”、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增压器”,更不能被有些人用来干扰我们的教育秩序,煽动社会焦虑情绪,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

  2月26日,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专项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培训市场的蓬勃发展,源于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没有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满足。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于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改革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等。如此,才能够从根源上减轻教育负担,并以教育负担的减轻为基点,撬动教育改革,让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真正落地。

关注“校园欺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校园欺凌事件越来越多进入公众视野。

  在众多欺凌事件的视频中,多数施暴者采用轮流脚踢或扇掌方式集体“惩罚”某位弱势同学。这已超出了普通含义的人身侵犯,而带有“小黑帮”的性质。这类不良事件屡屡发生,引发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担忧。

  3月12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表示,校园暴力或者校园欺凌各地都有发生,有的行为非常恶劣,对这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也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修法过程中认真研究校园暴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提出“设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等三点建议,以便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置此类问题。

  首先,详细定义校园“欺凌”。精神伤害、打闹嬉戏等概念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在生活中不同利益方的认知也差异极大。他建议对中小学生欺凌进行详细定义,确定欺凌行为应包括身体伤害的暴力事件、精神上的贬低行为(如吐口水等)、言语暴力行为(如辱骂、口头威胁等)以及在网络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等。

  其次,设置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分为两级,一为校级,二为县区级或市级。校级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由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社会专业人士(法律、教育、心理等)和政法机关代表等组成,并由有关部门确认,以增强其权威性。该委员会要明确议事规则,负责学生欺凌事件的调查、申诉、惩戒。若相关人员不服处理结果,可向上级委员会申诉,上级委员会组织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外专家等组成调查小组启动复查。

  第三,通过立法把惩戒权还给学校和教师。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除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等等,“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等等问题。但同学和家长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关注“校园贷、裸贷”

“套路贷、校园贷、裸贷……”,近年来,非法放贷行为多发,手段不断更新,令人防不胜防,由此引发当事人自杀自残等恶性后果的案件屡见不鲜。

  非法放贷问题严峻,已经形成地下产业链,给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危及金融安全。

  面对毒害不少大学生的“校园贷、裸贷”系列问题,3月7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和另外5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刑法中增设“非法放贷罪”的建议,将违反金融管理法规,以营利为目的放贷行为,即非法放贷入罪,在刑法中明确设立“非法放贷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

  民间经营性放贷业务快速发展,虽然在满足部分群体的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暴力催收、与黑恶势力勾结、侵犯个人隐私、过度信贷、虚假诉讼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侵犯了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声音,让我们看到了广大代表委员对学生、对校园、对广大青少年的关注,也让我们看到了,两会离校园并不遥远。关注校园和学生问题,其实就是关注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未来。

  教育部在201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为2.6亿人。也就是说,在校园里就读的大、中、小学生,加起来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强。学生群体在全体人口之中占有如此比例,两会自然应该高度关注与这一群体利益相关的问题,代表委员们也自然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而且,学生群体的重要意义也不仅体现在人口规模上。

  对一个国家而言,青少年既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未来的栋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只有让青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茁壮成长,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未来的中国才能有力量。因此,我们更应加倍重视与学生和校园相关的问题,而两会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平台。